發布時間:2022-07-16 10:25:53 來源:甘藍蜘蛛畫家 作者:百科
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科學研究論文稱,國際在北極反復出現的最新春季臭氧損耗(因人類排放破壞臭氧層氣體所致),會暫時改變北半球的研究氣溫和降雨模式。
該論文介紹,春季臭氧層損來自太陽的北極變北半球紫外輻射具有潛在危害,要吸收這些紫外輻射,耗改地球大氣的氣候臭氧層至關重要。釋放氯氟烴等氣體導致近幾十年來臭氧層受到破壞,國際影響了大氣的最新能量平衡。南極上空持續存在的研究臭氧層空洞對南半球地表環境的影響已為人所知,但人們尚不了解北半球是春季臭氧層損否有類似的地表氣候影響。
論文通訊作者、北極變北半球瑞士蘇黎士聯邦理工學院瑪麗娜·弗里德爾(Marina Friedel)與同事及同行合作,耗改他們通過分析過去40年間(1980-2020)的氣候氣候數據,識別出北極上空臭氧層出現明顯損耗的國際年份。他們發現,通常在春季臭氧水平特別低的時間段的幾周以后,歐洲北部會出現較濕潤的狀況,而歐洲南部和歐亞地區則會出現較為溫暖、干燥的環境。
論文作者使用兩種氣候模型(包括對臭氧化學的準確體現),成功分離了臭氧損耗的效果和不相干的大氣環流過程。他們發現,臭氧損耗使平流層(第二層地球大氣)更冷。這一冷卻效果拉長了極地渦旋進一步存在于春季的時間,而極地渦旋會把寒冷的北極空氣帶向南面,導致北半球的地表溫度和降水異常。
論文作者總結說,考慮臭氧層的反饋,對改進北半球提前數周乃至數月的氣候條件預測可能大有幫助。(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