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6 12:00:27 來源:甘藍蜘蛛畫家 作者:焦點
《科創板日報》7月8日訊(編輯 鄭遠方)當地時間周四,寧王們大眾汽車宣布,車企將與合作伙伴攜手,拋下在2030年前向電池業務投資超過200億歐元(約合204億美元),單干預計每年將創造超過200億歐元的又巨銷售額。
大眾汽車此前便曾多次表示,頭砸能否生產足夠的下億需求動力電池,是美元向電動汽車行業轉型的最大挑戰。從這家汽車巨頭如今的設備種種行動來看,其的再獲支撐確已將電池作為“頭等大事”之一。
公司位于德國薩爾茨吉特的寧王們電池廠昨日終于動工,該廠耗資8000萬美元。車企大眾預計,拋下到2026年將向這一電池廠投資約20億歐元。單干
薩爾茨吉特工廠擔著大眾采用標準電芯的又巨重任,該廠有望于2025年投產;目標年產能40 GWh,可滿足約50萬輛電動汽車需求。
除此之外,大眾也緊鑼密鼓地在全球布局建立電池廠。
6月8日,大眾透露,公司正積極尋求在美國建立組裝/電池廠,并將在今年內作出具體決定;
6月5日,大眾宣布將投資100億歐元(約合106億美元)在西班牙生產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投資金額較此前計劃高出約30億歐元。
隨著電池產業逐漸向縱深發展,對于電動汽車而言,電池研發已不再單純是一個零部件開發問題,更是整車開發的一大核心任務。
放眼整個行業,并不只有大眾一家車企因擔憂動力電池供應,進而向上游延伸自產電池。
例如,廣汽埃安已于3月著手建設自研動力電池試制線,預計2022年底正式投入運營;
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電池已于5月在北京奔馳電池工廠下線,目前,公司在全球已建有七個電池廠;
新勢力中,蔚來日前也已正式進軍電池自研,計劃在上海嘉定區新建一座電池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建電池廠、做好產能儲備之外,也有車企導入更前沿的跨越式技術,以期“快人一步”實現趕超。
就在本周,有外媒報道稱,寶馬集團正準備自產全固態電池,將于德國慕尼黑總部附近的帕斯多夫建立試產線,公司已在該制造中心投資超過1.7億歐元。
該項目潛在合作伙伴包括三星SDI,以及CIS、Hana科技、EcoPro BM等多家韓國材料及設備供應商。
▌海內外需求共振 設備環節再迎機遇
下游廠商大舉建廠,設備需求也隨之大幅攀升。
6月21日,先導智能宣布,已與大眾汽車簽訂合作協議,將為后者提供20GWh鋰電裝備解決方案,設備份額超65%。
據華西證券7月3日報告統計,到2030年,SKI、三星SDI、LG新能源、大眾汽車、Northvolt等公司的總電池產能規劃接近2000GWh。
海外電池廠擴產戰線長久,有望支撐設備環節長期新增需求。分析師預計,2025年海外對鋰電設備的整體新增需求將超過500億元。
國內方面,據廣發證券7月1日報告顯示,到2025年鋰電規劃產能預計將超3000GWh。
值得一提的是,分析師指出,在上游設備采購端,新勢力更傾向于能夠提供整線設計能力的鋰電設備企業,期望通過鑰匙工程進一步加快新增產能的落地。千億級設備需求規模下,具備整線設備能力的企業有望充分受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