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6 09:06:45 來源:甘藍蜘蛛畫家 作者:焦點
●張凡 劉凱麗
文學如何回應時代、情綴如何折射現實?可以說是文情很多創作者都繞不開的重要話題。中國言實出版社2021年推出的懷于小說集《天上的桃樹》可以說是作家邱振剛近年來觀察生活、書寫自我、情綴記錄時代的文情力作。該小說集收錄了《晨祭》《天上的懷于桃樹》《涉江》《微居客》等9篇不同題材的中短篇小說。作品多以鄉村、情綴城鄉接合部、文情縣城等不同時空作為背景來展開敘述,懷于聚焦鄉村百姓和都市精英錯綜復雜的情綴生活體驗及其情感形態,不時地涉及作家自身對歷史經典的文情文化解構與現代反思。雖然小說篇幅長短不一,懷于但情節設定精妙新穎,情綴敘事明快且富有節奏感,文情充分彰顯了作家對各類題材的懷于把控拿捏與駕馭能力。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薄叭柿x”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小說中主人公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美好品質。
《晨祭》中善良勤勞的奶奶選擇原諒傷害自己兒子的高中男生;《天上的桃樹》中憑借開出租車來維系自己與五伯兩人艱難生活的男人,卻還是救下了曾經的仇人,并為其墊付了醫藥費;《吸煙區》里堅持在大山教書育人20余年,一心牽掛學生的老師穆秉堂……
這些背負著生活重壓的人們,在利益當下的現實中因為心中的仁義道德終而還是選擇了善良的舉動。作家邱振剛擅長以人物的心理描寫和人物之間的對話來表現小說主人公的內心掙扎,生動細膩展示出人物復雜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特別在短篇小說《天上的桃樹》中,作為孤兒的主人公從小生長在飄滿花果香氣的桃樹果園里,后來這片賴以為生的桃園被規劃進沿河旅游觀光帶,自己也和五伯搬進了不熟悉的城市,成為“城里人”。桃園對主人公來說,既是自己和五伯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又是留有美好回憶的精神故園。桃園不僅孕育了香甜可口的桃果,也養成了主人公善良溫厚的“仁義”之心。在將曾經打傷過自己的保安隊長送去治療后,主人公靠在醫院的躺椅上夢見自己身處結滿桃子的桃園仙境,“他和五伯,就像孫悟空一樣,仿佛也會了仙術,每人都踩著朵云彩,在桃樹和桃樹之間,得意地飄啊,飄啊……”作家在這里巧妙設置了畫面感十足的結尾,小說隨之結束。
主人公的“桃園一夢”和現實境遇的強烈對比,加之主人公滿臉淚水、嘴角卻帶著微笑的畫面定格,足以帶給讀者以諸多感慨。雖然地上的桃園早已不在,可是天上的“桃園”卻永遠留在主人公的心間,連同“仁義”本身一起烙印在主人公的精神品質中。
當然,邱振剛的文字并非只是對善心善行的正面描寫,其間也夾雜著對當今見義忘利之人以及唯利是圖現象的深刻揭露與批判。生活中不乏受現實誘惑而拋棄內心良善之人,《九重樓》中為了得到極品文玩核桃“九重樓”的喬治胡致使無辜孩子麥娃失去了性命;《達利畫展》中偽善學者丁耀陽為鞏固自身在學校的地位而精心策劃了一場騙局,導致青年記者失業……邱振剛選擇當今人們的“小家”和“小事”作為敘事切入點,繼而來敘寫小說人物對于事件發生時的內心流動與情狀。邱振剛著眼現實,以自身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作為創作藍本,9篇中短篇小說都是作家觀察生活、體味人生的精神結晶。
小說集《天上的桃樹》涉及多方面的題材和內容,不僅涵蓋了廣泛的社會寬度,更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歷史的縱深度。小說《從前有座山》以古典名著《水滸傳》作為基本情節,卻另辟蹊徑對宋江、李逵和宋徽宗3人進行重讀與解構。作家以內心獨白的方式,將3位耳熟能詳的傳統經典人物加以改編。
“一線城市,中等城市,縣城,城鄉接合部,鄉村……里的中國?!毙≌f集《天上的桃樹》選取的9篇中短篇小說展現的是現代社會進程中當代人生活中的微小片段,讀者在閱讀中感受社會生活的全新變化。針對當前的社會現象,邱振剛在小說中提出個人的思考,展開人物與人物、文本與讀者、讀者與社會之間的對話。更進一步地說,小說集《天上的桃樹》集中體現了邱振剛身為作家深厚的文學底蘊和敏銳的捕捉能力。
邱振剛以簡潔語言和短小篇幅的著述,真實描繪當下中國人多樣的情義體驗和百年城鄉生活變遷。在親情、友情和愛情的人性演繹中,小說展現了作家對居住空間和精神空間變遷后的人性思索與表達,同時詮釋了“仁義”在當下的道德內核和精神特質。
相關文章